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

资料 | 汪峰与话剧(原创)

1994年5月27日,汪峰和他的鲍家街43号乐队来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那时汪峰不会想到,此后自己的歌曲会与话剧结缘,不会想到两年后有个叫章子怡的女孩会到这所学校报到,更不会想到有一天这个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中央戏剧学院,在北京的东棉花胡同,到汪峰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坐车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半年前,汪峰和他的几个同学在母校成立了一支摇滚乐队,乐队的名字“鲍家街43号”,其实是他们母校的地址。


出道半年的新瓜,有一天接到了林兆华的邀请。

林兆华,有着“亚洲殿堂级戏剧导演”之桂冠、舞台作品无数的中国话剧大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兼职、客座教授。

1994年,林兆华执导话剧《浮士德》,整个戏都充满了实验先锋气质,仅在音乐上,就不但把摇滚乐用作配乐,还首次在戏剧中运用了现场摇滚演唱,让刚刚出道不久的由汪峰担任主唱的“鲍家街43号”乐队登上了话剧舞台。鲍家街43号乐队承担了话剧《浮士德》的音乐创作、配器及现场演出任务。

话剧首演选在了导演林兆华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首演日期是1994年5月27日。汪峰及鲍家街43号乐队在话剧现场开场演唱了他们原创的歌曲《Just like blues》,开始了这支年轻的乐队与《浮士德》剧组在北京的15场联袂演出。

《Just like blues》这首歌没有收录在鲍家街43号乐队的专辑里正式发表,但却在话剧《浮士德》的正式出版录像里留存,有歌迷专门购买了话剧演出的录像资料,进而截出相关的演唱片段

李晏拍摄的汪峰
高源拍摄的汪峰

在首演现场的摄影师里,有一位叫李晏,后来被称为中国话剧30年的记录者,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历程中的“活化石”;另一位是高源,窦唯的前妻,摇滚时代的女摄影师。两位拍摄者,一个从话剧的角度拍,一个从摇滚的角度看,那一刻台上台下都是中国话剧和摇滚的首次现场碰撞。

2014年,导演林兆华亲自整理、编排了一本全面记录他的戏剧与人生的图文作品集《导演小人书》。“小人书”这个词,现在不太用了,我却还有记忆。小人书,其实就是连环画的别称;连环画,称得上是漫画书的前身。故事主要用图画表达,每一张图画下有简明的故事叙述,是一种“图话”形式。

豆瓣网站上,对这本书是这样介绍的:“林兆华的小人书以图片的形式回忆自己50年导演经历,并为每一张照片撰写配图小文,好像“小人书”一样,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再现他导演路上的所见所闻,并结合他个人的排戏经历,逐一披露他与高行健、过士行、濮存昕、梁冠华、何冰、徐帆、宋丹丹、蒋雯丽、易立明、谭盾、高亚麟、小陶虹等豪华的主创团队背后的交往趣事。”

在这本书里,也记录了话剧《浮士德》的演出,当中有一幅汪峰的现场照片,不同于李晏公开的照片,也不同于高源的作品。导演配写的文字很简略:“ 在《浮士德》现场,第一次用摇滚乐伴奏。主唱汪峰,那时刚出名,但没现在有名 ”。

实验先锋气质的话剧《浮士德》中,浮士德一角有青年和老年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有时会时空错乱地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扮演青年浮士德的演员叫韩童生,扮演老年的那位演员是倪大红,你也可以叫他“苏大强”。看到没,苏大强和汪峰也是有渊源的。

1994年,出道半年的汪峰,带着他的鲍家街43号,带着他的原创作品《Just Like Blues》踏上了话剧舞台。


2007年5月20日,又有一部话剧在北京首演,话剧的名字叫做《美丽世界的孤儿》。

看到这个剧名,汪峰的歌迷一定明白这部话剧的剧名出自汪峰的同名歌曲。歌曲《美丽世界的孤儿》发表于2000年,所以剧名歌名的来源先后顺序不可能倒过来。而且汪峰不仅贡献了剧名,还从以往的专辑中挑选出12首歌曲用于该剧的演出,贡献了主题曲《美丽世界的孤儿》,贡献了本剧全部的原创音乐;钢琴大师孔祥东为这部话剧演奏了改编版的《美丽世界的孤儿》。

话剧《美丽世界的孤儿》海报,上写“原创音乐:汪峰”

《美丽世界的孤儿》是在摇滚的曲风中抒发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面对世界的孤独,面对成长带来的压迫,我们需要的是“坚强的微笑”。这首歌让我们了解到成人世界的孤独与勇气,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类炽热的情感和思想的碰撞。汪峰用音乐诠释生命的力量、诠释因爱而美丽的世界。

因歌曲《美丽世界的孤儿》而诞生的话剧《美丽世界的孤儿》则展示了需要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状态。该剧由流浪儿杨阳本人主演,由曾经参与了《切·格瓦拉》、《鲁迅先生》等剧的青年戏剧人周文宏编剧并导演,他说:“这不是一部报告文学剧,而是很现代的舞台剧,强烈的肢体语言配合充满动感的音乐,让平凡的生命怒放。”

汪峰出席了该剧的新闻发布会和首场演出,并以特别嘉宾的身份登上舞台献唱,参与演出。

歌曲版《美丽世界的孤儿》让人们感受孤独忧伤的感情,话剧版《美丽世界的孤儿》给人以力量信念,社会还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教会我们真善美的东西,善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世界因爱而美丽,不能放弃每个孩子。剧组也捐献出本次演出的票房所得,帮助贫困孩子上学读书,以身作则展现真善美。

2007年,汪峰带着他的《美丽世界的孤儿》等12首原创作品,踏上了话剧舞台。


2014年2月28日,香港。由田沁鑫导演,李光洁、殷桃主演的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香港艺术节做全球首演,那一年是莎翁诞辰450周年。

田沁鑫,又一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中国话剧大导,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章子怡和这位校友女导演的私交也颇好。

导演向来以让名著落地为标签,力图让“莎大爷说中国话”,于是在这出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家族的世仇变成了发生在中国的“大院与大院”之间的市井故事。在这里,有摇滚乐、有摇滚歌手、有中文夹着英文单词的洋泾浜、有冷不丁地冒出来的宝莱坞式群舞;也有自行车、电线杆子和相声快板儿。用田沁鑫的话来说,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发展中中国的气质”;甚至有观众评论说“看起来很有周星驰电影的既视感”。

据报道,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中央是一扇1980年代中国常见的网格大铁门,背景是仿黑白电影风格的幻灯片,整个舞台看上去像是要开一场摇滚音乐会。汪峰的歌,就这样登上舞台。

《当我想你的时候》在话剧里被反复吟唱,被评论为“运用得恰到好处,见证并定格这场轰烈的爱情。”

莎翁原著里正正经经的神父劳伦斯还被颠覆成“摇滚歌手”,张口唱汪峰,是一个“骑着自行车唱歌,一身亮片,‘披头士’模样的神父”。当他吼唱出《飞得更高》时,现场像演唱会一样high翻全场。

2014年,汪峰的两首歌《当我想你的时候》、《飞得更高》,登上话剧舞台。

注:有关资料来自中国新闻网、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豆瓣等网站的新闻报道和采访。

廣告

對「资料 | 汪峰与话剧(原创)」的一則回應

Add your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由 WordPress.com 建置的網站.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