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几篇集合在一起发,首发于微博,后来到Google+。整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第一篇,隐喻真人真事;第一篇的灵感来源于网上讨论,严格说不是我的idea。

(1)
老汪家种了片果园,精心料理,长得挺好。
一天,两个叫旭日阳刚的人经过口渴了,摘了最大的一个果子吃了,连说好吃。老汪一高兴,送了他俩几个。后来旭日阳刚就经常到园子摘果子,刚开始老汪想到他们不容易,忍了。没想到他俩开始整车运出去卖。老汪不答应了,说你们要做生意的话得和我这主人商量商量吧,人家装作没听见。
老汪冒火了,说:请吧您哪,这是我的园子我的果子,拿钱来我也不卖给你!
(2)
老汪种的果子甜又大,可每年果园大丰收时,也愁 – 这么多香甜的果子老堆在果园里也不是个办法。
有一天,老汪做了个决定,把果子从果树上摘下来,挑担出去卖。顶风冒雪、日晒雨淋、上坡下山,披荆斩棘的,一家一家地努力吆喝,那个辛苦。慢慢地,卖掉一担,又运走了一拖拉机的;再慢慢地,上门求购的也络绎不绝,小卡车来运,大卡车来拉。慕名来园子尝鲜的、带着集装箱远销的越来越多,老汪的果子卖得越来越好,钞票也越来越多。有了钱,老汪把果园子整治得更好,土肥树壮,年年丰收的光景。
隔壁也有几座园子,原先长得也茂盛,时有路人光顾。可渐渐的,路人来得少了,果子也结得稀疏了,园子也荒凉了。见老汪园子红红火火,那几家看园子的气恼,逢人便说:果子从果树上摘下来了运出去卖了,就不是饱含真情的果子了,而是空虚的假果子。
不过,最近听说,那几个的主人也开始张罗着往外卖果子了。可看园子的一边摘自家的果子却还一边絮叨:老汪家的是假果子,我们的才真。他赚那么多钱,不厚道。
(3)
隔壁有家果园子,原本小有名气,收成也还可以。可是园子的主人某一天决定歇息了,比解甲归田还解甲归田,因为他连田也不种了园子也不打理了。
这倒也自得其乐,大家各自按自己的心意过活,倒也相安无事。
突然某一天这家园子的园丁堵上老汪果园的大门,大声叫骂:你说我家的果子一般,你的才是垃圾。然后又把老汪的果子从上骂到下从里骂到外从春骂夏从秋骂到冬。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哪家的霸道到不许人说个“一般”?更何况这“一般”说的还是早些年那园子刚开张时候。只要主人有心,认真施肥浇水琢磨新品种,把园子收拾打理得越来越好,这“一般”也会慢慢变成“上好”;除非园子不打理慢慢荒凉掉。
唉,难不成这家果园要重新开张,新式碰瓷营销法用上?唉,要想果子卖得好,先锄地来再栽苗,依靠外力拔苗助长活不了!
(4)
老汪之前还曾有过和别人合营的果园,那时还是小汪。那果园在乡里镇上也是小有名气,一起合伙做生意的都是打小就认识的小伙伴,各自的武艺,不,是技艺,都高强。
可有一天突然这个果园就散了伙,小汪在别人的帮助下自己开垦了个新果园,一直打理繁荣到今天他变成老汪。再说回小汪那时,新果园发展得不错,于是乡里镇上各种流言四起,有说小汪忘恩负义不念旧情的,有说小汪小人只顾自己事业发达的,还有人骂他叛徒。
小汪一直没吱声,老汪也一直不回应质疑和骂声,哪怕这些年来私底下他们小伙伴还是有来往交流应酬的,只是闷头做自己的事打理好新果园。
最近,当年的合伙人兼二当家发话了,说:当年会散,是因为合伙人们对于种植什么种类的水果有了争议,是因为合伙人们对果园的发展看法不一。既然不能一个调子往前走,那就好聚好散,心平气和地吃了分手饭大家各奔东西。
吃瓜群众脑洞果然都太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