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由两篇论文改编而成。因为原文涉及太多哲学方面的问题,可能对大多数网友来说是比较乏味的,所以网友@陌陌沫未 将两篇文章合二为一。想看原文的,可以百度学术版块搜索《中国当代著名悲怆音乐诗人汪峰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探析》(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 林蓉)以及《一种独特的歌词形式——以问作答——汪峰《存在》歌词赏析》(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金巍)。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谢谢。
《存在》由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创作于2011年11月。这是沉寂两年后又一个创作周期中汪峰最后完成的一首作品,也是新专辑《生无所求》的灵魂和点题之作。著名乐评人郝舫说:“四十不惑的汪峰,在创作上更趋成熟,也多了一份使命感。”《存在》是汪峰对当下时代、当下中国、当下的中国人,发出的最深切的追问和呼喊。
是提问也是回答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歌曲开头是一组排比,既是对现实的描述,也带着淡淡的困惑与疑问。“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们,/努力却无力挣脱现实的捆绑,日复一日依然在原地徘徊。“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描述着心灵的困苦,精神的萎靡。“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汪峰还有一首作品《笑着哭》,多少人戴着面具存活在繁华的都市,存在着却己没有了自己。作者在追问真爱与欢乐,爱着却仿佛不爱,笑着却不能纯粹地快乐。于是听这首歌的感觉是痛的,这些文字简单而坚决地说着,我们不愿面对不肯思考的现实。深深的疑问”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己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给了听者一个沉重的双重选择,既是疑问,又是自省,颇有质问的意味,但又留下深思。
是诗歌也是摇滚
“有的人活着他己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臧克家以此文怀念鲁迅。”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汪峰以此歌献给迷惘的心灵。有人把汪峰称为歌手中的诗人,《存在)就是一首诗一样的歌,整首作品以东方式的辽远与沧桑感,成就独特的音乐气质。如《诗经》中的“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如咏歌诗一样的句子,汪峰选择了摇滚。
摇滚是一种精神,“摇滚乐不仅仅是反叛不满,更代表了一种冲破障碍的生命力。”这是汪峰自己对于摇滚的理解。“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在这首歌曲的第三段,全部是重复的部分,也第三次追问我该如何存在?朱自清曾谈到“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在汪峰的这首作品中,反复用的恰到好处,振聋发聩的疑问、追问、责问、明知故问,让人茫然失措。“用心坚守,我的摇滚精神还在那里”。
是歌唱也是呐喊
汪峰在自己的不惑之年完成了这首作品,痛苦、矛盾、纠结、对生命与尊严的坚持、对梦的幻想与一个深刻的思想相结合,造就了《存在》这一个发自人们心底的愤怒与无奈,唱出了整个时代迷失自我的伤悲。当人们把庸庸碌碌、匆匆忙忙甚至麻木不仁当做生活常态的时候,汪峰用对世界冷静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揭开了现代社会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深切疑问,这些问题我们或因忙碌或因胆怯还不及思考。在一声声追问中,我慢慢醒来,知道了自己究竞心痛何处。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己变为何物”,作品创作的2011年,“生命”是这一年的一个主题词。佛山“小悦悦事件”深深刺痛了我们,正如威塞尔所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今天,冷漠与爱,正在同一片苍弯下战斗。这一刻你正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无情冷漠黯然神伤,下一刻就会为最美女教师爱心的破茧成蝶喜极而泣。我们生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时代,既有荒凉的内心,也有温暖的托举,昨天看到冷漠的乌云蒙蔽了人心的星空,明天就有大爱的阳光刺破了灰暗的迷雾。我们该去向何处?“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己沦为何物”,梦归何处?多少人做着或许与内心完全背离的事,生活所迫,事业所迫,便成了放弃尊严与生命价值的借口与安慰。掺毒的牛奶、变瘦的猪肉、脆弱的桥梁,当事人口中的不存在都慢慢成了残忍的存在。如果勇敢与诚实都只能保留在梦里,那么梦哪有归处?梦归何处?
汪峰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汪峰认为,现在的有些人就像丧尸,没有感觉,没有目标的活着。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存在》的意义就是唤醒那些迷失的人,要找到感觉,充沛自己的感情去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认真做亊,树立自己人生的正确目标。有人认为,这现实好没有存在感,所有人都变成了怀疑主义哲学家,虚空得仿佛脚下的大地也变得飘忽起来:发改委说油价高的事实不存在,铁道部说瞒报死亡人数的事实不存在,人民银行说超额发行人民币的事实不存在,红十字会说乱花捐款的事实不存在,电话说您拨打的号码不存在,电脑说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微博说您査找的帖子不存在……贪欲说底线不存在,情爱说完美不存在,时光说永恒不存在,闭上眼睛说世界不存在。存在感的丧失令人焦虑,中国人尤甚,汪峰在表达类似情绪方面一直颇有心得,这位以快狠准把握社会题材而闻名的音乐人,推出过许多类似的佳作,比如《晚安北京》和《春天里》等。而今,《存在》的利刃又一次割裂开大众的脉搏,于是闻者无不血流如注。这首通过社交网络首先发布的新作,有着典型的汪氏曲风,高亢、深情、低迴、婉转,撕心裂肺的无奈和不屈,在这熟悉的新旋律里徘徊,畅快感—气呵成,《存在》显然算得上是又一首时代巨作。他用到了一些诸如“苟活”、“伤痛”,“愧疚”、“存在”等字眼,这些词汇最终深度进入到了《存在》的歌词里,这刻骨的悲天悯人,就是这首歌的魂。在令人耳昏目眩的存在里,悲天悯人无疑是一帖能让人恢复痛感的唤醒剂,汪峰轻经唱过许多励志歌,但现实越来越遇仄,曾经的励志派不可避免地变成悲怆派。但悲怆不是绝望,悲怆是为了刺醒麻木的心,是为了突破腐朽的现状。要想不被这个底线越来越下探的世界炸得尸骨无存,那就不能放弃反省我们尚能感受的存在。关注改变世界,正视突破生活。《存在》既是反省之歌也是洞察之歌。每天忙碌的人群,实在太应该花点时间去想想人生的意义,不要在自我麻木中失去存在感。
汪峰认为,就是因为存在比活着要更进一步,活着就像余华说的,就是它更加、更加地底层和本质,活着就是活着,但是当你提到存在的时候要更形而上一点,看存在要比活着就好像你己经过了基本能活的这个状态,虽然存在这个词是在描述怎样活着,但是它和活着已经不太一样了。中国人现在我认为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活着,而是存在。汪峰认为,我们更多时候说的是先活着才能提以后,但事实上是你只有想到你为什么活着你才会让活着这件事情存在。汪峰认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欲望、都有希望、都有梦想,不管你的那个欲望是什么,就是你希望一开门,你们家门前那个坑已经给填上了,己经给填好了,你希望每天都能看到更干净的天空,所有的都属于一样的,就是都是你的愿望,是因为这个你才会觉得活着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而《存在》就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在自我麻木中失去存在感。
汪峰认为,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关乎“生命”或“生存”的意义问题,人来到世界是生命选择了你,而后你又必须为生存付出从而去延续我们的生命。这其中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物质,可以是衣食住行上的。有了这些才能够生存,但是生存不完全是生活,只有有了自己的追求、理想,才能谈的上生活,即使不去奢望什么拥有什么精品套房,拥有新款轿车,哪怕只是渴望能够改善下一顿饭的伙食,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初衷。所以活着要先从生活中的点滴去做起,可以是为生活努力。平淡无奇的粗茶淡饭生活会令你羡慕锦衣玉食大富大贵的生活,所以要奋斗:衣食无忧出入华贵者也向往自然朴素普通生活的幸福,乐善好施扶弱济贫,所以你要大仁大爱。当你知道自己对别人也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使命。是啊,亲人也好,朋友他人也好,只要你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看到他们的微笑,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许后,你就会有种幸福感,这就是来源于你的生活。你还会感到单调吗?所以不管你暂时遇到的是什么困惑,当你想到自己未来还有好多亊等着你去做,很多东西等着你去学习,很多人等着用他们的微笑迎接你时,你要自信的、自豪的告诉自己,我要去为幸福而生活!
汪峰认为,存在是一种主义,即使生存的世界无意义,人的存在本身无意义,但人却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去换来属于自已的意义。由大及小,或者说流行乐坛,也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而它即时性、消费性的属性,更扩大了这种无意义。也果真,有许多的歌手会随着这种无意义的存在而无意义的存在,把自己当成了即时性消费的一部分,并随着潮流的变化而随波逐流。流行音乐文化,也就慢慢变得只有流而没有行,存在感虽在,却丧失了存在的意义。汪峰的单曲《存在》,则依然秉承了他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将无意义的存在感,完全剥离出自己的音乐空间。取而代之的,则是以歌载道,通过不停的拷问、疑问和质问,重新启动了当代人在音乐里,己经慢慢丢失的思考能力,从而以存在感这个介质,去提醒和警醒人们思考自己的存在、存在的意义,如何存在,以及怎样才能存在的更好。答案虽然不同,手段虽然迥异,但《存在》无疑通过这种存在感十足的互动性,让音乐不仅只是歌者唱听者听的被动传递,而是在让后者在听的同时,还能通过想和思考,从而将人生听得更为明白。
汪峰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巨大影晌
汪峰的作品多以现实感触为背景,剖析内心细腻情感,表达对现实的困感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他的音乐作品透着浓郁的人文气质和文化内涵,最富画面感、优伤而且动听。音乐旋律优美,乐器讲究,不失摇滚乐的一贯特质,直指人心灵的最深处,他那极其理念的歌词真实地反映了“复杂而简单”的内心世界,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和评论界的关注。外界也把“中国摇滚复兴的代表人物”称号封给了他,汪峰成为了中国当前摇滚第一人。
汪峰的《存在》是一首让人猛然震撼的曲子,它呈现出的是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现实却负面的那一面,但反而是这种无情揭开伤疤的创作,反而让人从中感到一种真正真实的感觉,因此也让作品格外震撼人心。除了警醒人们的存在感,也更能从正面催发出人们为了存在而奋斗的积极性,用音乐将负能量变成了正能量。《存在》的曲风,依然是汪峰特色的摇滚情怀。沧凉的声线和雄浑的嘶吼的交替,也让整首歌曲显得层次感十足,从而用歌声本身,而不是编曲,就能驾驭整首歌曲的恢弘的音乐氛围。而且,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摇滚乐的愤怒和批判,汪峰类似于屈原《天问》那样的中国古典诗人气质,也赋予了整首作品以东方式的辽远与沧桑感,并因此具有了史诗般的音乐气质。而音乐上的开放效果,也让《存在》具有了美国公路音乐那样的向上与力量感,让人在疑问的同时,却不会迷失方向。音乐气质而非歌词中的励志基调,更让《存在》这首作品具有了积极而非消极甚至颓废的意义。它也许不能像时髦的电音舞曲那样闻歌起娜,却有种迎风飞舞般的意气风发和宣泄释放。汪峰,也用这首《存在》,让我们重新定位自我与生命存在的意义。
2011年9月26曰最新一期上市的《南方人物周刊》,特别推出了一个名为《2011中国艺术家权力榜》的封面专题,入围该榜单的艺术家涵盖了多个艺术领域的顶尖代表,汪峰作为音乐界的唯一代表,和两位影视界的权力人物赵本山、陈可辛,以及当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家陈丹靑、汪建伟等共同入围榜单并登上杂志封面,更集体获得“身上的光芒具有中国文艺复兴的基础”的极高评价。
作为和约翰•列侬、鲍勃•迪伦、PinkFloyd以及年轻一代的GreenDay等国际大牌摇滚音乐人合作的录音大师,TomBaker震惊于中国摇滚乐的高水准和汪峰音乐的跨语言魅力。
汪峰的所有歌曲,都让听者有种突然间感到一股力量对生命的呐喊,对追求梦想重视生命如此的刺透灵魂和富含哲理,他的歌声有梵高、海子、尼采的影子,他把他们的哲学融入到自己的歌声里。
汪峰音乐中蕴含的正能量,是我们生活中稀缺的东西。而自发布起,《存在》就是汪峰演唱会的必唱曲目。当数万人与汪峰一起呐喊出生命存在的意义时,其影响与价值己经超过了演唱会本身,超越了娱乐的局限性。他延续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探讨,将音乐斌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