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个队,我是老汪十年老粉。这次新歌,我从几个方面说下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不从专业角度分析,仅谈个人感受,联系个人的喜好进行分享。
一、为什么路人甚至部分粉丝会觉得“难听”,而我却越来越欣赏这首歌?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是老汪的老粉,是他的忠实粉丝,他的所有歌我都听过非常多次,绝大多数歌都能跟着音乐唱起来。
曾经我不喜欢他鲍家街时期的歌曲,觉得那种风格我欣赏不来,不想听。但是那种情况随着我把他自花火那张专辑以后的所有歌曲都听过以后,“欠歌听”,于是去找他鲍家街时期的那两张专辑,去欣赏他那个时期的歌曲。而听完后面的歌以后再去听鲍家街的歌,就觉得我已经习惯了他的声音,他的表达方式,就算是“妈妈”甚至是“瓦解”这种念白式的歌,我都觉得听得津津有味。
不是蒙蔽双眼说着瞎话,而是我十年来听了太多汪峰,他的声音我太熟悉了,所以这次《没有人在乎》,没有任何觉得不适应。
二、谈一谈跨界,谈一谈走出“舒适区”
老汪是个唱功是个给力的歌手。我先给出这个结论,因为很多人并不会把老汪和“唱功”这个词联系起来,因为甚至连歌迷都体会过他的现场,确实和我喜欢的另外几个年轻点的歌手如林俊杰和张杰这两个“行走的CD”不同。老汪的舒适区,用他的意思说,就是在一种撕裂的边缘,让自己不太好唱,却又能达到每个人的那个“兴奋点”的高度去唱。老汪出道以后的声音,就一直不是那种清清亮亮的声音,带点中年男人特有的那种感觉。
谈老汪之前再谈谈一个在我喜好序列中仅次于老汪的歌手,刀郎。我无论喜欢刀郎还是汪峰,都是源自我父亲和爷爷的影响。小时候,他们在家放刀郎、汪峰的经典歌曲,将我带入了听汪峰、听刀郎的行列。多年后,他们不再听刀郎,不再听汪峰,而我这个00后,却把他们两个视为自己最喜欢的两个歌手。所以,刀郎的所有歌,我也都听过。
大家不关注刀郎,肯定不知道刀郎去年“复出”了,而且一复出就是两张专辑。一张江南水乡风,《弹词话本》,一张是金刚经(以原名“罗林”发布,《如是我闻》)。金刚经肯定不是大众能接受的东西,毕竟念经嘛,即使你说让刀郎这样的人作曲,把金刚经唱出来,也必然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包括我自己都只喜欢第一首《1-2品》,其他的我都不想听。
我们是否可以,把老汪走到说唱,尝试说唱,推出《没有人在乎》和刀郎推出这张十多张曲目《如是我闻》,念经式的歌曲相比较,都是一种走出各自擅长领域的一次尝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尝试,它只会是一种尝试,对吗?而并不是说,老汪后面的歌都是说唱,或者刀郎再出歌都是念经?
我不喜欢听刀郎那剩下的念经的部分,不代表我会跑到评论区去评论一个:“难听”,或是带上热搜,发表一句“你还是唱你的大漠风吧”云云。我喜欢,我就单曲循环,我不喜欢,我就再也不听就完了,当面说一句“难听”,没得必要。
三、关于“难听”
难听,好听,是主观的范畴。
因为难听从来不是客观范畴,否则汪峰犯傻,发一首难听的歌出来然后让我们听,让我们发表评论?他是喜欢这首歌的,我也是喜欢的,那,我们俩就达成了一个一致,至于别人,I don’t care。我会因为大多数人说难听,就不听了吗?就不单曲循环?就不拥护他了吗?不可能。
初中时,因为彼此拥护的偶像不同,我和一位拥护周杰伦的邻居在QQ空间起了争执,后来,我们绝交了——他对汪峰出言不逊。那时小,听歌什么的都还在处于一种到处听一听的感觉,但是从跟他绝交以后,我就不听周杰伦了,还在心里把周杰伦的歌划入了黑名单,也觉得周杰伦的声线完全不是我的菜。
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在K歌上发现了我自己唱歌的舒适区——林俊杰的许多歌、张杰的部分歌。加上室友有一个喜欢周杰伦的,我开始对周杰伦的歌有所改观,也都会听,也会偶尔唱。但是,周杰伦毕竟不会是我“喜欢”的歌手。
因为我“喜欢”汪峰,拥护他,才使得我听了很多遍他的歌,这进一步导致我对他这次的歌也能欣赏。这就是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线路。
四、关于MV
老汪这次的MV可谓是用心满满,身为粉丝,脑海中能闪过的他拍过的MV,有加德满都的风铃、怒放的生命(打篮球)、无处安放(稍微带一点制作)、“那时我五岁”以及“灿烂的你”。但那些MV的制作都十分“简陋”,不掺杂太多的电脑上的设计。
而这次足足给我们老粉看了个过瘾,通过片尾我们也能看到,老汪致敬了非常多的作品,足以见得老汪涉猎之广泛——他不仅与时代接轨,而与世界接轨。
大家一致嘲讽老汪总跑美国,但他作为一个出身北京的摇滚歌手,从来没有发哪怕一张英文专辑(老汪的英文不错)。
五、关于版权意识
限于篇幅,这里不过多介绍。但是想让大家知道的是,老汪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倡导“付费音乐”的音乐人。他强调知识版权,大家具体可以去看这次和老汪合作的@DJ愚点 老师发的微博。
总结一下,汪峰和汪峰团队都是十分优秀的音乐制作团队,我支持你们进行更多的创作。
等你到七十岁

作者:戟下孤魂散
简单又有力的一句介绍,就是汪峰十年老粉。日历姐正在期待他更多的文章,崭新的专栏。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