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好像是2015年第四季中国好声音上,那英调侃汪峰,说他没发过卡带。那姐,你错了!汪峰不但发过卡带,还不止一次;在乐队的时候发过,单飞以后也发过。
延伸一下,汪峰不但发过卡带,还与打口带有着一段故事。
1997年鲍家街43号乐队发行同名专辑的时候,除了CD光盘版外,也发行了磁带版。第二张专辑《鲍家街43号2》(又名《风暴来临》)也是如此,日历姐在网上看到了磁带版实物照片。
根据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就连2005年发行的《怒放的生命》专辑都有卡带版。
话说那个年头,发唱片也叫发音乐磁带、卡带,正式一点叫盒式磁带。当年在中国内地市场上还有一种打口带,就是西方市场积压的音像制品经过特殊处理(比如在磁带上用机器直接切口)后被作为塑料垃圾进口,却以音像制品的身份在中国各地的非主流渠道进行流通,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和文化现象,在东欧、拉美及西方国家内部也一定程度的存在。
无数的青年通过打口带完成了自己的音乐启蒙,而作为几乎是唯一的学习研究对象的打口又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音乐审美和创作思路。甚至可以说,某段时期内打口的品种(音乐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各地地下音乐的创作风格。
老汪当年也是如此,他不仅通过打口带接触西方音乐,还曾摆摊卖过打口带。高晓松和左小祖咒在奇葩大会上曾经聊起老汪卖打口带的经历,高晓松吐槽老汪卖得比别人贵两块,当买家还价时,老汪一甩长发,说:“你可以不要!”,而左小祖咒揭秘说汪峰是他的客户,老汪的货是从他这儿进。
PS:鲍家街时期的图片来自网络和2020年4月21日王磊直播节目截图,其他图片来源请见水印。有关打口带的部分文字来自Wikipedia。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