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
录音室专辑
资料大全
专辑简介
听歌
赏词
鉴谱
乐评
访谈
投票
专辑简介
听歌
赏词
鉴谱
乐评
访谈
投票
个人向排一下汪峰老师所有歌曲,因为好听程度相近的歌曲太多了,不可能top1到一百七十多按顺序一个挨一个,所以分T1到T5五个级别。
每一级之间不分前后。
T1:神作或者心中极其优秀的作品,大概10首左右。
T2:非常优秀的作品,常听常新。
T3:还算不错的作品,占大部分比例。
T4:比较一般的作品,但能接受,偶尔尝尝鲜。
T5:明显不怎么好听的作品,除了轮播一般不再主动听,大概10首左右。
繼續閱讀 “品歌|汪峰14张专辑全歌曲评级排名"三年前的深秋,她推荐给我这首《无处安放》,一下被击中心房的好听。那些天,一直单循环着这首歌,从清晨醒来到深夜入睡。
这首歌是唱给思念的,是唱给她(他)的。汪峰是有才华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思念竟然能用叮叮当当来形容,多好!太准确了,比什么形容词都好。
“可你知不知道,没有你,我那颗叮叮当当的心啊,总是这样,无处安放……”
繼續閱讀 “转载|无题"汪峰这首新歌写的是什么,画面呈现的是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我只是想说,很多人把中国摇滚定义为一种精神,不允许它好听,不允许它高产,不允许它改变,不允许它进步,真的就是一种精神病症。
摇滚乐没那么复杂,摇滚乐就是一直在路上,唱着当下的自我和现实,而不是范儿NB,并且永远扎在情怀的过去。尤其是,一个摇滚音乐人,当然需要天赋,但更需要勤奋和努力,看看中国摇滚圈,有几个音乐人和乐队,发行超过两只手掌数量的专辑了?
从这首歌来讲,汪峰的创作可并不空洞,他依然活在当下的创作着。
汪峰新专辑目前听了一个大概,《卑微灵魂的低语》比之前那些说唱好听,郭小峰和郑仕伟这次算是担纲了专辑大部分的幕后。两个一个是白举纲的吉他手,一个是“左右”乐队的吉他手,想起我曾经录制过的《一起乐队吧》,不知道这是不是汪峰在录节目期间社交的结果……
之后的听几遍再说吧。
本文转载自作者爱地人的微博。
如约又听到了汪峰的新专辑。
这已经是汪峰出道 28 年里的第 14 张录音室专辑了。放眼乐坛,你很难找到如此高产(作品量大)、发布频率稳定(近年都是两年一张)、参与度高(全部由自己完成词曲创作)、团队相对固定(大多是老搭档,贾轶男郭小峰李军郑仕伟几位老师加国际混音母带团队)的音乐人。
这种创作数量和质量都很稳定的音乐人,是流行音乐学者最喜欢的研究对象(样本多、变量少),而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在持续聆听了汪峰这些年专辑的听众而言,这些作品更像是汪峰在持续分享着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把自己的情感与想象熔炼其中。
如果把专辑作品作为一个可以窥探创作者内心的通道的话,那我们是不难感受到汪峰这一两年的情感波动的:《逃跑》、《每个人都在失去》、《卑微灵魂的低语》、《如果你还相信》——这些歌名带来了扑面而来的压抑,专辑同名主打《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则直接把话题带向了生与死的沉重:
整首歌曲对徘徊在生死之间无比煎熬而纠葛的心态描写得细致入微,在繁华世界中愈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疏离,不是没有尝试过振作但屡屡失败,心灰至极乃至走到放弃的边缘。而真正要面对死亡时,心底确又突然涌起了对生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举重若轻的编配确实是搭配这类题材歌词的最好的编配方式,你很难感受到这首歌的编曲痕迹因为力道几乎都让给了词和曲,歌手也用更纯粹的演唱来诠释这样一个厚重的主题。
繼續閱讀 “转载|DK在北京评新专辑《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这张专辑讲述的一切,我无法用语言去准确的形容,感受就好。我觉得它依然新鲜依然炙热、依然像一块儿呼啸而至的粗粝的滚石。我只是在记录在表达、只是在每一个斑驳的清晨与夜晚用它来修补我那叮叮当当的灵魂。也许你会被这里的某一首歌刺痛,也许你只是一笑而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声音虔诚的竭尽全力的在为你歌唱……"
新专辑发布之前,工作室小编和汪先森进行了一次小小对谈,来看看创作者对这张专辑的讲述吧……
繼續閱讀 “转载|在每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声音虔诚的竭尽全力的在为你歌唱…… | 关于新专辑的他和TA们" 两年一专,如约而至。时隔两年零四个月四天,峰哥新专辑终于来了。出道28年,这是第十四张专辑,原谅我从2012年才开始喜欢上他,从2017年才真正深入了解到这位灵魂艺术家的魅力,所以,这也是第三次静待峰哥的专辑。从《没有人在乎》到《Lucky》很多人都说峰哥变了,变得不那么摇滚了,甚至离经叛道。但是我不相信,我没有从歌迷的队伍中逃跑,因为我坚定,我心里那个艺术家,他依然会给我们治愈与震撼。
繼續閱讀 “With Faith 2020|写给《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的小作文"一周前,汪峰在微博上发出了新专辑的预告。“两年一张,如约而至”,并随手公布了专辑上线的时间,没有多余的废话。
对于我来说,吃惊的其实是郭小峰在他随后转发的微博里透露:这张专辑我参与制作了八首歌——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熟悉汪峰的朋友都知道,过去的许多年,老汪的御用制作人一直锁定在贾轶男身上,哪怕会有求新求变之法,比如上一张专辑找了Chace(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整了一首,或是去年那首石破天惊的《没有人在乎》找来了因《说唱新世代》被大家熟知的Kenn Wu,但这些都被我们理解为浅浅的尝试,并不影响汪峰的基本盘。可这一次,郭小峰作为一个颇为“小众”的摇滚向音乐制作人,此前参与的均为左右乐队、打扰一下、猴子军团这样主流视野之外的乐队,这些年作为白举纲的亲密战友才较多地在综艺节目中亮相,汪峰竟会邀请他在新专辑的制作里挑大梁?
当完整听到《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时,我才恍然大悟。老汪,果真如他的偶像鲍勃·迪伦那样:“像一块滚石”。
繼續閱讀 “转载|邹小樱评新专辑《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距离2020年4月份的新专辑刚过两年,汪峰的另一张又来了——《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
关于这张新专辑,先了解一组数据:
12是它包含的作品数量
14是它在汪峰个人专辑序列中的序号
28是汪峰截至现在的出道累计时间
51是汪峰今年的年龄
这四个简单的数字可以帮我们快速了解这张新专辑的时间横轴:一位持续创作几十年的中年人在自己年过半百的生命节点上的一些感悟、体察、告慰。
而纵坐标是当下这个大时代。小个体如履薄冰地存在其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你感受到什么,它就是什么。
汪峰用自己的敏锐与真诚,在这条坐标系上划出了一道道属于他自己的深痕。
繼續閱讀 “转载|汪峰发布2022新专辑,真实的声音才能治愈时代"汪峰用沧桑的嗓音唱出那个年代北漂对青春与爱情的迷茫,所以这歌自然地带着80后一代的旋律记忆,51岁的他再度倾情演绎,打破了时代局限,关于北漂的故事从未停歇…… (@LiveMusic现场 )
汪峰的《北京北京》唱出了多少漂流在外的人的心酸与无奈,欢笑对哭泣,活着对死去,为了迷茫的心而祈祷,为了失去的至珍而寻找。这首融合内心情感和城市情感的歌曲其实是写给每一个人的,每个人对城市都是有很深刻的情感的,而他选择把这样的情感用音乐表达出来。这就是汪峰!难怪圈子里那么多音乐人都认可他!(@娱闻少女 )
繼續閱讀 “转载|心在的地方就是家 -《Pico汪峰VR乐享会》微博评论一览"看完《Pico汪峰VR乐享会》,作为一个经历过各种大小音乐现场,各种横屏竖屏在线Live直播的歌迷或者说音乐用户,特别想聊几句。
从之前的“郑钧唱聊会”到这次的“汪峰VR乐享会”,通过Pico完全定义了在线看演出的新高度。你能在这样的场景下,看到和线下演唱会一样的实景,又有着VIP式的上帝视角和互动体验。而和普通的在线演唱会直播相比,这种沉浸式的3D体验,完全就是照片和视频的区别。
而且,像这次“汪峰VR乐享会”,其实并非仅仅只是将演唱会数字化,而是通过数字化,延伸了线下演唱会所不可能有的体验。比如无边界的舞台,让舞台和观众席的概念完全被打破,你就像身处在舞台的一员,汪峰和整个乐队的成员,都围绕着你并为你而歌。
繼續閱讀 “转载|观《Pico汪峰VR乐享会》"内容摘要:汪峰被誉为“现代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大众性与先锋性的完美结合。文章力图从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在美学视野范围内,立体解读汪峰这种“魔性音乐”艺术。
关键词:审美 艺术 汪峰 音乐
先锋,摇滚,现代流行音乐艺术,这三个词汇足以代表了汪峰在当今乐坛上的地位。汪峰的音乐艺术,最精彩的瞬间并非与张楚等人或其他乐队同台合作之际,而恰恰是孤身一人,用他那或深沉厚重、或沧桑嘶吼的祭祀般的吟唱所呈现的时刻,那似乎带有催眠效果、又能嗨翻全场的时刻。音乐是流淌着的艺术。下文力图从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在美学视野范围内,立体解读汪峰这种“魔性”音乐艺术。
繼續閱讀 “转载 | 审美视野下的汪峰音乐艺术"汪峰如炮轰般的发布了一连串新单曲后,全新专辑《生来彷徨》终于向我们款款来而。不论你对新单曲的评价如何,它只是在为这张新专辑的高潮酝酿情感,当序幕缓缓拉开,精彩的章节再也无法掩饰,已如潮水涌向岸边。
作为这个时代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汪峰由鲍家街43号的主唱辗转至今天的“音帝”已有十几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汪峰用诚意向我们呈现了无数经典的乐篇。他用音乐倾诉心声,关心着世界的变化,当跟随他敏锐的触角和丰富的情感徜徉在他的经历和情感中,陷入他的世界,你或许感同身受、也或许无法理解,但汪峰就是如此真实的表达了他对这一切的认知,勇敢的、直白的、自我的,不加丝毫掩饰。
繼續閱讀 “转载 | 汪峰《生来彷徨》:不羁的生命谱写音乐盛宴"【日历姐前言】2013年下半年开始,汪峰遭遇了各种谩骂、诽谤和攻击,就在很多人人云亦云跟风黑的那段时间,有一些人还是站出来为他说话了。最近搜索整理2013到2015年的汪峰资料,发现了一些当时支持他的文章。
对这些愿意在那个风口浪尖上站出来为他说话的人,我衷心感谢。正常的文艺批评,大家都可以接受;但不尊重人的攻击,实在下流,我鄙视那些下流的人和跟风的人。这篇乐评文章就是当时敢于说真话的范例,感谢作者。
繼續閱讀 “品歌 | 汪峰是变了,可我们也没好到哪儿去"现在是凌晨四点,刚刚刷了些关于港澳台音乐影响力贴子的讨论,看完之后有点伤心,也有的遗憾和不甘心。
首先列出大陆我喜欢的歌手崔健,汪峰,许巍,郑钧,朴树,李健,当然还有很多优秀音乐人,比如曾经的黑豹,唐朝,超载,零点等,主要选这几个人的原因是他们一直在创作,一直在搞音乐,台湾选取主要是罗大佑,伍佰,周杰伦,陶喆。
繼續閱讀 “圣洁的墓志铭 | 大陆人对大陆歌手的偏见"每一次听汪峰的歌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这种感受取决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空中,取决于生活中的巨大差距中。
常常听到20多年前的歌,会赞叹,这不就是现在的我吗?听到《李建国》时,那么平凡而普通的一个人,现在我们似乎连他都不如;听到《我们该做什么时》犹如今日之镜,忙碌成一台空虚的机器,还是幻想。有时听现在的歌,都达不到这样的震憾,究竟是我们听觉麻木了,还是伟大的音乐能穿越时空,抵达内心,谁也不知道这个答案。
繼續閱讀 “圣洁的墓志铭 | 浅听汪峰不同阶段的不同表达"又是一首峰式说唱,但又不是标准说唱。因布鲁斯起家的汪峰,在以往创作中都有布鲁斯作品的体现,该首就如此。
布鲁斯融合电音,这种说唱并不是汪峰的首次尝试。在鲍家街时期《瓦解》《没有人要我》《早安女士》(花火期)《失败者》都是这样的呈现。没听过的朋友可以去听听,也不用谈汪峰为了迎合流量去写这种歌,在25年前就玩这一些出身的,而且以前更加猛。
繼續閱讀 “圣洁的墓志铭 | 从Lucky来看鲍家街为何而散"很久没有等到汪峰老师新歌的消息了,不过没有关系,出专辑最重要的就是慢工出细活。写歌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感受生活,去总结提炼;录歌要筛选最重要的歌曲,其余的歌曲就是形成对比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听到的才会是精品;编曲也是一项大活,选择谁作为编曲,会采用什么新颖的乐器,形成什么样的曲风,都是要考虑进去的。提到出新歌就不得不提到这张四年前的独属于汪峰最个人化的一张专辑《果岭里29号》了。
繼續閱讀 “转载 | 《果岭里29号》一篇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