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年8月29日 | 📎 2/7
- 地点:北京
- 事件一:直播开始前,汪峰与合作歌手们在一起小伙伴一起
转载|DK在北京评新专辑《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
如约又听到了汪峰的新专辑。
这已经是汪峰出道 28 年里的第 14 张录音室专辑了。放眼乐坛,你很难找到如此高产(作品量大)、发布频率稳定(近年都是两年一张)、参与度高(全部由自己完成词曲创作)、团队相对固定(大多是老搭档,贾轶男郭小峰李军郑仕伟几位老师加国际混音母带团队)的音乐人。
这种创作数量和质量都很稳定的音乐人,是流行音乐学者最喜欢的研究对象(样本多、变量少),而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在持续聆听了汪峰这些年专辑的听众而言,这些作品更像是汪峰在持续分享着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把自己的情感与想象熔炼其中。
如果把专辑作品作为一个可以窥探创作者内心的通道的话,那我们是不难感受到汪峰这一两年的情感波动的:《逃跑》、《每个人都在失去》、《卑微灵魂的低语》、《如果你还相信》——这些歌名带来了扑面而来的压抑,专辑同名主打《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则直接把话题带向了生与死的沉重:
整首歌曲对徘徊在生死之间无比煎熬而纠葛的心态描写得细致入微,在繁华世界中愈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疏离,不是没有尝试过振作但屡屡失败,心灰至极乃至走到放弃的边缘。而真正要面对死亡时,心底确又突然涌起了对生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举重若轻的编配确实是搭配这类题材歌词的最好的编配方式,你很难感受到这首歌的编曲痕迹因为力道几乎都让给了词和曲,歌手也用更纯粹的演唱来诠释这样一个厚重的主题。
繼續閱讀 “转载|DK在北京评新专辑《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