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点闲话。华纳进军内地,汪峰成为他们的目标之一。这段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就不多加叙述了。汪峰最终背负着骂名离开了鲍家街43号。这个骂名,汪峰一背就是二十年,直到前年,龙隆才在一次访谈里谈到,其实,当时乐队已经名存实亡了。乐队成员之间的音乐理念达不到统一成了阻碍乐队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在去年发布的汪峰的《存在》记录片中,再次呈现了这样的情景。有待说,乐队成员对《晚安北京》和《李建国》等等歌都是持有不同意见的,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汪峰的坚持,也许这些歌就不会面世。
进入正题

2000.12 《花火》
这张专辑的封面出现了变化,新专辑封面上,不仅以汪峰的形象作为专辑封面的主题,旁边的一行字“汪峰与鲍家街”,更是显现出了各自独立性:这是一张汪峰和鲍家街43号乐队合作的最后一张专辑。而这张专辑分内地版和台湾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下台湾版的听下。强烈推荐台湾版《风中的玩偶》。
专辑名《花火》来自日本导演北野武于1998年执导的电影,这部讲述一个孤胆警探宿命悲剧的电影,是汪峰最为喜爱的电影之一,因此他用这部电影的片名来为新专辑命名。在专辑里的同名歌曲《花火》,利用这个抽象的名词,借用一朵鲜花在烈火中燃烧的意境,来讲述人在而立之年,对于青春和生命的思考。和《鲍家街43号》里对于青春和生命的阐述相比,《花火》显得更加沉稳,汪峰的词也显得更加有诗意,“蓝色的梦睡在静静驶过的小车里,漂亮的孩子迷失在小路上,这是一个永恒美丽的生活……没有眼泪,没有哀伤”。汪峰将人的生命或灵魂比作一朵花,在火中花会燃烧,要么变为灰烬,要么在火中重生,获得一种新生的辉煌。这是汪峰对人性的一种诠释:一个人的原始性和本性是自然而狂野的,但环境及生活的压力使人必须压抑自己本色的一面,人在现实的压力和破碎之中,如果依然能保持光明、向上,依然要追求哪怕是瞬间的辉煌,那么人就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环境。
和前两张专辑一样,汪峰在专辑里,依然把视角对准普罗大众,讲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专辑里有一首较为特别的抒情歌曲《美丽世界的孤儿》,叙述的是两个在平凡世界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走着人生道路的人的心声。这首歌是汪峰的一种新尝试,在副歌部分,汪峰动情的写下“求你再抱紧我,我感觉冷,我感觉疼,你看车辆穿梭就像在寻找什么,他们就象我们的命运……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微笑,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在一个悲伤的故事里凸显出力量,汪峰用《美丽世界的孤儿》传达出了令听众感觉振奋的讯息,这也成为了汪峰未来数张专辑的一个总的基调:纵使世界再坏,我们依然应该心怀憧憬,面对明天。
这种信念在专辑里的《我爱你,生活》里体现得更加明显。虽然歌名是“我爱你,生活”,但歌词内容却颇为讽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唱着我爱你生活呢?汪峰用歌词写就了这么一个小年轻:“没有姑娘愿意和我在一起,因为我没有房子没有车;没有房子没有车,因为我没有钱;没有钱,因为我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准确地说我是个0,是一个0,一粒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尘土”!但是即便是这么一个三无青年,依然高唱着“我爱你,生活”,这样的对照反差,将汪峰对于生活的态度写就出来。
在《花火》里,有了之前两张专辑的制作经验,汪峰得以更加从容的尝试更丰富的音乐元素,他试图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达每一首歌的灵魂所在。这种思想贯穿整个专辑,《一切都会流走》里直接讲出“我想我懂你的意思,生活就是这样”,而生活是怎样?整张专辑里每首歌都在探讨;《东北偏北》里用“开始的在结束听时候开始,结束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结束”轻轻的玩了一把文字游戏;《青春》里落寞的讲出“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象每个人都拥有。”……此外还有一首不能不提的作品《迷鹿》,在这首作品中,汪峰用其独树一帜的“嘶吼”,揭示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空虚。正如歌中唱到:“我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也许它有它的颜色,我不知道风要吹向哪里,也许他由它的方向……”,汪峰以自己特有的音乐语言向世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嘶喉,并力图以摇滚乐的尖锐给人性一次彻底的震撼。
而玩性大发的汪峰,在这张专辑里也有一首不那么简单的情歌《爱的隧道》。这首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是阐述歌者和爱人一起勇敢爱下去的歌曲,在主歌部分标志性的汪峰式歌词的轰炸下,会将大部分的歌迷罩得云里雾里,而歌词本身的含义,从副歌部分则会隐晦的敲出:“你深深地滑入我的灵魂,我们象鱼一样游向爱与死的海洋;我听见脑袋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巨响,奇特的召唤从远处传来,在这深褐色的夜晚你我相互折磨”。有了这段近似于白描的歌词,这首《爱的隧道》的含义便不言而喻的凸显出来……这首歌算得上是汪峰的作品里唯一一首描述情欲的歌曲,对于时而如普希金般长诗、时而用鲁迅式白描来阐述世情的汪峰而言,显得相当的特立独行,对于喜欢汪峰的歌迷而言,恐怕《爱的隧道》这样的歌曲,已经是绝无仅有的独家一份了……
《花火》在编曲方面虽然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在歌词方面,汪峰的作品显得比前面两张专辑更为成熟,也更加自我,鲍家街的乐队风格已经逐渐退场,以汪峰的名字行走江湖,他迎来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真正怒放。

2002.07 《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
《花火》发行之后,汪峰正式单飞,彻底脱离了鲍家街的乐队时代。没有了乐队的束缚,汪峰在音乐路上得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2001年他为王小帅执导的电影《17岁的单车》进行了电影配乐的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涉足电影配乐行业;在完成了电影的工作之后,他又开始往流行音乐过渡,似乎玩了十年的摇滚乐,汪峰也想放下包袱,谱写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在这样的情形下,《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于2002年暑假面世。
这张将流行歌曲里最常见的爱情元素放在专辑名字上的大碟,也是汪峰第一次集中的阐述情感,这也和汪峰本身个人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更是他单飞之后,对市场考虑做出的最稳妥的选择。当然,会有歌迷认为这张专辑背离了汪峰过去的音乐道路,不过从汪峰个人的音乐发展而言,《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并没有成为他将来坚持走下去的方向。说到底,这只是开着车在摇滚道路上飞驰的汪峰,停车在路边栖息的时候,写就的一张专辑。因此,这张将摇滚元素降低,流行元素的《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倒也值得歌迷反复品味。
主打歌《在雨中》有着Beyond《冷雨夜》的调调,汪峰简单的唱着一个人怀念过去和爱人在雨中,今非昔比的感叹:“在这场淅沥沥哗啦啦纷纷扬的雨中,我们还能不能像从前那样紧紧相拥?在一切甜蜜的疯狂的都远去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像昨天那样拥抱在雨中?”《在雨中》的副歌部分流行味道十足,也让这首歌迅速的传唱开来,一大群过去因为将汪峰定位为摇滚歌手而没有听过他歌的听众,也正是因为这首《在雨中》开始成为汪峰的歌迷。
而专辑里的其他歌曲同样持有《在雨中》的风格,这种和过去摇滚时代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向,令当时的许多专业乐评人大为不满,有人痛骂汪峰“挂着一张制好的羊皮卖弄情感”,更有人说“在这张《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中,我们再次有幸看到一位以原创起家、结束于商业运作的歌手,或许这样卿卿我我会在市场上为他赢得更多的销售量,或者会有更多的少女举起红红绿绿的牌子大声尖叫,可是在我们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消亡的过程。”再加上离开鲍家街43号就已经使汪峰受到了一些非议,这张单飞后的第一张专辑,令在音乐之路上走得顺风顺水的汪峰,第一次尝到了批评的滋味。
时过境迁,数年后再来品味这张专辑,抛开那些关于摇滚和流行的词汇定义,纯粹从音乐角度来欣赏这张专辑,依然能够找到很多值得听众铭记的东西。旋律流畅优美,画面感强的《窗台》,给予听众信心和温暖的《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积极乐观去追寻爱人的《我的爱》,都是值得认真细听的歌曲。
特别是传记的最后一首歌《再见二十世纪》,更像是为一个时代做谢幕词。歌曲保留了鲍家街时代的代表歌曲《晚安,北京》的韵味,简单而忧伤的钢琴伴奏之下,歌曲讲述了一个时代更替下,人心的迷茫,汪峰的歌词更是直指人内心,再加上唱得让人心碎的歌喉,这让《再见二十世纪》成为了整张专辑最为出色的歌曲,也可以称得上是汪峰继《晚安,北京》之后,可与其成就并肩的作品。
特别摘录歌词如下:
这是1999年的冬天 从来没经历过的寒冷
街边的楼群指向蓝天 人们都蜷缩在大衣里行色匆匆
我坐在深蓝色的车里 摇摇晃晃行驶在狂野的城市
突然这一切都将消失 退色的幻梦退色的爱再见 二十世纪
再见 我一样迷茫的人们阿甘说生活是一块巧克力 我想也许他是对的
一个女人说生活是孩子和房子 我想也许她也是对的
上帝说生活是求恕和忏悔 我想也许我是个罪人
我从五岁歌唱到现在已经苍老 甚至还是两手空空像粒尘土再见 二十世纪
再见 迷茫的人们
汪峰用《再见二十世纪》,同自己的乐队时代做了告别,也为自己打开了另一片音乐之门。在这之后,汪峰的音乐趋向统一,也有着更多被广为传唱的歌曲面世……
注:未完待续;附:原文链接

作者:陌陌沫未
汪峰的铁粉歌迷,有多铁,看了就知道;“ 一个简单却不乏味的灵魂”。开设专栏“陌言陌语”。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