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

转载|在每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声音虔诚的竭尽全力的在为你歌唱…… | 关于新专辑的他和TA们

“这张专辑讲述的一切,我无法用语言去准确的形容,感受就好。我觉得它依然新鲜依然炙热、依然像一块儿呼啸而至的粗粝的滚石。我只是在记录在表达、只是在每一个斑驳的清晨与夜晚用它来修补我那叮叮当当的灵魂。也许你会被这里的某一首歌刺痛,也许你只是一笑而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声音虔诚的竭尽全力的在为你歌唱……"  

新专辑发布之前,工作室小编和汪先森进行了一次小小对谈,来看看创作者对这张专辑的讲述吧……

Q:《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作为这个专辑的名字,可见对这首歌的重视程度,它的创作初衷是?

汪峰:想写一个足够纯粹面对自己内心和讲述我们共有的那些恐惧和难过的感受,这些都与每个人之间的差别、背景这些都无关。《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灿烂的你》,这个这些歌儿在每隔四五年时间里面儿一步一步的推进。我想如果这是一个时间轴的话,《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应该是这一系列话题和主题的一个“终极”。是在讲述跌倒再爬起来再冲破,这个讲述的是更真实的,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的。

Q:为何同名主打歌是以“死亡”为命题,感觉与以往给大家的印象转变较大…

汪峰:一个人不能不看破生死,它讲述的是人的最低状态和底线。之前一些歌是我希望怎样积极,甚至是有点点“打鸡血”。“打鸡血”没问题,但如果放在十几年的跨度时间里,我来写所谓“励志”系列歌曲的话,这个就是更终极,它讲述的是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意义,而是回归平淡。

Q:你怎么理解形而上的作品,你觉得音乐创作一定要反映现实生活吗?

汪峰:我理解的音乐创作有三种指向性,一种是高度的形而上,一种就是反映现实,还有一种就是建立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更诗性的存在。这个指的不仅限歌词,音乐上也一样。这张专辑就更多回归到反映现实的层面。

Q:怎样评价自己的这一张专辑?

汪峰:我觉得,这一张专辑的完美度可以媲美《信仰在空中飘扬》。既有《飞鸟》《我不相信》等你们熟悉的和期待的,也有《如刀》和《逃跑》很新很猛的歌。醒醒听了全部的歌,她就特别喜欢《如刀》和《卑微灵魂的低语》。(笑)

Q:为什么主打歌是这一首,而不是《我不相信》?

汪峰:《我不相信》的旋律,它的行进感和情绪的起伏是标准的主打歌,感觉也像我之前的《存在》吧。但是我觉得应该要有更不一样的东西了,从整体专辑立意的角度《也许我也可以无视死亡》更合适。大家最喜欢什么都没关系,这些歌都在这儿。《也许我也可以无视死亡》这首歌看上去更适用于有关怀抑郁情绪的人,讲述的是最真实的生活,就是你希望你能够挣脱出来。我在讲述的是那些最真实的人,他们在不断的抗争,不断地跟自己交战,包括面对死亡。最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很少有人一下子和过去再见,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抑郁情绪——事实上我也有,只是我有出口,我能创作,我能唱歌,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可能状况比很多人还严重。我也要多看看身边的人,或者有更多相同经历的人

Q:你觉得新专辑是写给谁听的?会有为某些群体而特意写什么歌吗?

汪峰:随便。当然是希望更多人听到,但并不针对什么人群。我愿意选择花更多精力,精心打磨一张专辑。

Q:新专辑并没有任何一首按“抖音神曲”的套路去写歌,为什么?

汪峰:也许我已经过了需要去证明什么的阶段,就不需要讨好谁。我写《飞得更高》也是很自然的创作,并没有讨好什么;我所有的歌不可能因为某些压力,或因为市场选择而写,因为那是毫无意义的,你讨好也未必能写好。

Q:你怎么看待那些“神曲”?

汪峰:我不认为那些“神曲”不好,它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有些歌我不会多听,因为它给音乐带来的一个bug就是太模式化,它的所有的旋律太模式化。但都没关系,听什么都是选择,我既不需要证明自己,也不需要套用什么模式。

Q:当下盛行的是单曲,你还在做专辑,拍MV,是值得还是仅仅是仪式感?

汪峰:做一张专辑和一首单曲,成本有差别,单曲有单曲存在的意义。我还是建议,有一定想法和实力的音乐人,要重视专辑制作。这次同名作品《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的MV有点像微纪录片,大家很用心地在做这件事情,觉得很值。

Q:怎么看待和定位自己的多重身份?

汪峰:我的本职身份是音乐人,是一名歌手,音乐人应该做什么?就是发歌,发专辑,办演出。包括耳机,它是我的副业,它是我认为在音乐行业我愿意坚持做的一个延展。但如果你是企业家,就做企业家该做的事;我是音乐人,我就要发表我的作品。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你说这些都没有用。不是两年一张专辑吗?拿出来就行了,这就够了,这就是音乐人该做的事。至于带货主播,或者其他的公众人物,甚至综艺导师的标签都在,不过音乐人身份是排在最前的一个。


专辑发布后,各平台的评论区满满留下了对于新歌感受,这也让汪先森和制作团队的伙伴们无比欣慰和感动……

下面是来自于各平台的乐评人及听友们对于《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中歌曲的感受和评论✨

@DK在北京:纵观整张专辑,汪峰除了一以贯之的深刻与悲悯之外,压抑感似乎更强烈的同时,在遣词行文时的比喻与描写,却有显得更为大胆而热烈,比如「霓虹果冻铺满的街上」与「童子军圣咏般的歌声」、「镶着金边的信仰之书」和「存放悲凉的废弃阁楼」,而这种浪漫到近乎奇幻般的修辞,可能更反应了作者内心的压抑,以及对多彩世界的渴望……只是汪峰把这种压抑与对抗,与自己旺盛的表达欲结合了起来,凝结成了这一张专辑。世界的纷飞,生命的波澜,在这样艺术化的表达下,也变得更有温度和诗意。

@邹小樱:整张听下来,《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也许是汪峰过往专辑中最强调交流感的作品。我们熟悉的那个汪峰通常更多地去书写时代,歌唱个体在无可抵御之洪流中的怒吼。可在新专辑里,他却盘腿而坐,和听众促膝长谈。除了《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外,像接下来的《我不相信》、《孤独无法治愈》、《如果你还相信》、《不知道为什么的歌》、《每个人都在失去》……汪峰把关注的视角始终放到了平凡人身上。他关注我们生活中的暗面,如《我不相信》里,他唱“也许在去往的路上没有阳光,也许北归的大雁会为我送葬”,他不是那个张口就问“你的梦想是什么”的青年导师,那只发生在曾经的某个特殊场合下,他当然也歌唱梦想,但在这张专辑里他更想去触摸世界在光明背面的瘢痕,凝视个体的步履蹒跚……

@清炒苦瓜:新歌MV很走心,抑郁症如今已经越来越显性在我们身边,周边有不少朋友或多或少都挣扎其中,这种痛苦外人是无法感同的。在这上坡下坡的时代,每一点微光都是勇气,每一点关怀都是善意,艺术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是让我们可以无视死亡。

@新音乐产业观察:《飞鸟》和《我不相信》是再熟悉不过的汪峰,《如刀》和《卑微灵魂的低语》又是再开拓新边界的汪峰,而《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则像是用全新的方式“励志”。保持两年一张专辑,是一种态度和坚持,这一次,汪峰回归真实生活,直面生与死。

@淘漉音乐:长达9分钟的MV中看透了人生百态,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人们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和挣扎。每个人都能从这首歌里找到自己,找到那部分挣扎。也许世界上很多人与你一样也是一种救赎。就像他说:在每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声音虔诚的竭尽全力的为你歌唱。

@隐德来希:汪峰回来了。这首歌让我能够想起他早年间的一些作品,是能够真正代表他的音乐。汪峰的歌词其实也像诗,但是他所选取的意象总是破碎,堆积在一起让人感到冷与痛,而当这些充满裂痕的画面与旋律与他独有的摇滚灵魂碰撞时,又能让人在厚重的绝望艰难之中体会到挣扎与希望。他一直都是一个好的歌者,一个好的创作者。

@摇滚冇用:每过两年,我都会期盼着这个时刻早点到来。我不论他是鲍家街时期的汪峰,还是怒放的生命时的汪峰,还是巅峰期信仰在空中飘扬时的汪峰,又或是现在归于平凡的汪峰,因为不管在任何时期,他的歌总会带给我无数的触动。曾经高歌着“我该如何存在”的他,或许已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答案。而我,只是作为一个聆听者,去聆听他此刻想要表达的东西..….

@涅槃重生洗尽铅华生来是我:新专辑还没听过,但是单说这首歌(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让我感到了之前听《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那样的震撼,推进的厚重感,副歌的呐喊…感受到了同样的感动。汪峰老师歌里的人文关怀是始终没变的,感谢!

@路人NPC先生:苦难的存在是不合理的。有人说“苦难使人成长”,这看似正确,但往往忽略了受难者的主观意愿以及苦难对人的摧残性。挺过来的那些人天天被当成榜样,但没挺过来的呢?盲目歌颂苦难是对受难者的不尊重与不理解,而真正值得歌颂的是那面临苦难而坚守信念的大勇之人。这首歌是近年来乐坛少见的,具有生命的韧性与崇高的人文关怀的作品。

@肥震震:碎沙扑打在脸上的真实疼痛,深陷荒野旋涡的扑朔迷离,眼里进沙不会每次都成为人们掩盖爱恨的借口,倒不如来一场歇斯底里的哭泣。汪峰以歌者的身份一直关注着我们,关注着这个时代,默默的庇佑着蜷缩在黑暗中无声的呼吸和抽泣的眼睛。

@灰能:真的感激汪峰多年的坚持,一直一直给时代充能,对自由的渴望,对孤独的治愈,对灵魂的价值,对生命的意义,飞鸟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它是勇敢的,也是脆弱的。

@杨半糖:祈祷和尊严都试了,还是挡不住失去,是奢望太高还是逝去的太多?汪峰这首徐徐道来的缓冲频率更具备蓄势待发的暗流力量,豁达开悟的生活感悟,配乐合奏如惊涛骇浪般奋勇有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就感叹此刻的真实。庆幸的华语乐坛还有汪峰的存在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

@小吴老师:“你给我做了一个标准磨具,要将我最完美的烧进去”,颇具年代感的摇滚基调,失真吉他强劲的律动感加上灌耳奔放的表达输出,当代令人窒息的捆绑式爱情,不做爱情的奴隶,如果这些还不能叫醒你特别的异性朋友,或许只能拿着香烟和爱情逃跑。

@天天不y夭:凌乱的华尔兹找不到安身之所,当不同时代的文明交叠更替,试图竭尽全力的融入或逃跑,却发现找不到任何交集。

@找个铅笔:走音的箱琴不知在角落里封存了多久,弹起曾经誓死不移的情愫,皎洁的月光洒向异域斑驳的灯塔上,只有纯洁的旋律在圣杯下永垂,吉他伴随着动听的和声悠远美妙的缓缓而来,体会那种心流共振带来的空灵安静。

@再见蒲公英:相较果岭里和2020,这一张没有那么抽象和宽泛,虽然有很多新尝试但是感觉都兼顾到了,味儿更很正了。虽然“破木吉他”变成了“西班牙箱琴”,但老汪一直没变,不管是倾诉、呢喃或呐喊都和秋天不要太搭了。

@毛牛mn:十四张专辑,从二一岁到五十岁。时光磨平了峰哥的许多棱角,或许他不再会写出《名利场》或者《贫瘠之歌》,但是如同陈年的烈酒,他的歌里多出如此细腻的情感,同时不失无比怒放的力量。在这张专辑里,他批判键盘侠和乐子人,他鼓励着疫情时代的人们继续坚强的活下去,他纪念着痛苦而辉煌的青春,还有那永恒不变的爱与孤独….

@只爱:真正艺术家的作品应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本身,甚至关注全人类。勇敢表达自己不暧昧的观点和独立的态度。用音乐的语言提出观察到的问题,甚至勇敢给出自己主观的方法论。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歌真的很赞。只此一点,就已经赢了太多所谓的艺人了,也许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艺术家跟艺人的最大区别之一吧~ 另外,这首风格感觉放在信仰在空中飘扬那张也毫无违和感,有重回巅峰的感觉。

@Firm direction:这张专辑让我看到了《花火》、《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信仰在空中飘扬》、《生无所求》的汪峰,那个专注摇滚、社会、人文、生命的充满才华的音乐人,喜欢汪峰很多年了,特别欣赏他的音乐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专业的音乐元素外,也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摇滚,这张《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让我感受到了汪峰老师对于个体自我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在带我们感受了世间冷暖人生百态后,最终还是回到了我该如何《存在》的问题上,当我开始怀疑我的存在甚至已经不想存在时,除了我需要被《像个孩子》一样拥抱外,我更需要的是找到甚至是争取心里的那束光,坚持下去找到更多的光,一定会走出来。

weidu:白天上班没关注,刚才在b站看了汪峰老师的那支mv,很震撼。真得是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区别, 拍装逼的不难,拍有洞察,这种从心窝里剜肉的太难了,不是有资源就可以拍的好的。关键还敢说敢表达,很多避而不谈的东西,真男人。

@Torres.:那些自觉高傲却没有灵魂的皮囊,做的不过是最廉价的音乐,附和着这个时代的浮躁,最终注定会在这时代的喧哗中湮没。很幸运,乐坛还有汪峰这样的低语者,用清新明快的旋律和突破自我的勇气证明,还有一些卑微却伟大的灵魂在认真做音乐。

陌生人,愿你我安康,生活有光。


本文转载自汪峰工作室微信工作号同名文章,原文附有新专辑听歌链接。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由 WordPress.com 建置的網站.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